2022-12-07

IP化落地

《销售与市场》刊登于卫红文章:“团品牌设计,争夺注意力!”



“你以为别人看不起你,其实别人根本就没看你”这就信息文明时代的现状。


这个现状无论是对于一个人、一个产品、一个品牌来说都是极度悲催的。煞费苦心的表演了半天发现根本没观众;辛辛苦苦研发了一款“爆品”,发现无人问津的自嗨。以为是消费者看不上,其实是消费者压根就没有看。

凭什么要消费者在百忙之中,一眼钟情一个新品牌、新产品?“没有看”原因有二:一是“没时间看”;二是“视而不见”。


注意力是消费者最稀缺的资源,没有之一。信息文明时代,产品、品牌所面对的困难根本不是友商、不是竞品、不是新消费、不是后疫情,而是刷到爆的短视频、追到爽的剧,开黑战到底的游戏……消费者很“忙”——没时间、没精力。运动鞋的销量下滑是因为网络游戏的盛行,找谁说理去。团品牌,作为一个新的渠道品牌,需要争夺的不仅是社团平台和团长资源,更是消费者的注意力。

新的消费环境催生了新用户、新渠道、新产品、新品牌。团品牌,作为一个具有推新、捧新优势的新渠道品牌,在疫情后时代快速崛起,成为很多品牌商、渠道商的新的增长板块,甚至成为了一些传统品牌商的转型方向。敬爱的刘春雄老师曾说过:有钱做广告、有人做渠道、没钱没人做团品牌。一句话总结了行业现状。

在行业成功案例的影响下,很多传统企业也一窝蜂地涌向社团平台,然而“新赛道跑老车”效果并不能如愿。传统的产品思维、品牌思维、用户思维和新渠道并不能兼容,成为了不如意的原因。大量同质化的产品得不到社团平台、消费者的认可,甚至不愿意多看一眼。为了追求销量,只能一味地的砸价而透支品牌,伤害了传统渠道。

新的赛道需要新的产品,如何能成为消费者、团长、平台百忙之中一眼钟情的产品?如何抢夺用户注意力?成为品牌商走向社团平台的一个新课题。

团品牌就是注意力品牌。当前行业品牌的案例大多是传播品牌的案例,传播品牌的设计策划需要:一个好的Slogan以及自带话题、流量的传播点,讲究品牌调性、符号、标签、场景、IP。在注意力特别稀缺的信息时代,团品牌作为新生渠道品牌,应该是一个注意力的合集,包含不局限于:颜值力、场景力、传播力、标签力、体验力。同时,团品牌还要兼具传播品牌优势。




颜值力——注意力吸引



颜值即正义,颜值力就是生产力。颜值经济的兴起,源自大众对美的本能需求。在年轻消费者成为主力消费人群的移动互联时代,实用性不再是品牌唯一标准,一见钟情始于颜值,团品牌首先要解决的是对用户注意力的吸引。

设计圈行业大咖曾说过:消费升级就是审美升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审美标准不一样,所以一个新的产品上市,只是美也不行,还要美的有颜值、有格调、有特点、有话题。美丽的面孔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用在产品和品牌上再形象不过。

美没有对错,只有用错。中国书法很美,欧洲的歌德体也很美;故宫中国传统色很美,意大利莫兰迪色系也很美;中国的写意水墨很美,西方的油画也很美;欧风、美风、日韩风很好,国潮国风也很好;茅台的包装很经典,江小白的包装很时尚。但是互换一下就不和谐了,因为审美受用户群体影响,不同的用户群体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一个产品、一个设计男女老幼都喜欢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被品牌商错用的国风国潮。近年来,Z世代、α世代的消费者逐渐成为主力消费群体,掀起了国风国潮热。Z世代、α世代的消费群体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生活在中国最好的时代,他们不崇洋不媚洋,更爱国更爱中国文化,更爱国潮国风,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观。于是很多厂商一味地跟风,出现更多的同质化、粗糙的所谓国潮的产品。打个拼音、用个传统元素,那不叫国风国潮,那是在亵渎中国传统文化。

什么是国风国潮。国是中国的国,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元素、中国的审美,中国的价值观;潮是传统元素再设计,符合年轻消费群体对时尚生活的追求。所以,国潮国风不是硬搬传统文化,而是再造经典再造符合用户审美、价值观的新时尚。

有颜值才吸引。农业文明时代是被口碑吸引,工业文明时代是被电视广告吸引,信息文明时代是被自带流量、自带话题的IP吸引,团品牌时代首先要被颜值力吸引。吸引社团、吸引平台、吸引消费者……一眼入魂、一见倾心。




场景力——注意力连接




场景力就是动销力。场景连接人货场,是消费需求新导向。场景是不同消费群体的共同需求,场景的最高境界是场景化标配。如果说具有颜值力的团品牌是吸引用户注意力的载体,那清晰的场景力就是维系用户和团品牌连接的根本,给注意力一个购买的理由、一个情绪引爆点、一个购买指令。

场景传递情绪,当感性的情绪点燃了理性的需求,就是对消费者形成的购买指令。场景包含时间、空间、情绪, 什么时间买、什么地点买、送给谁、和谁一起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情绪。如果团品牌没有清晰的场景思维,不能引导用户注意力形成购买指令,那将是无的放矢!场景是产品的逻辑,场景化是营销的逻辑,场景化落地是渠道热销的逻辑。场景、场景化、场景化落地能够实现从产品研发到营销策划再到渠道热销的快速打通。


场景即用户需求,场景化连接用户需求。场景化的能力是解决用户想要,确定产品和场景的关系。例如“上火”是需求是场景;“怕上火”就建立了产品和用户的连接,是场景化。场景化落地,是建立线上、线下交易空间的购买指令。

拉面说的场景是单身和宅,消时乐的场景是佐餐消食,如何建立产品跟用户之间在特定时间、空间、情感下的必然连接,这就是场景化的能力。因此有了拉面说“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懂得善待自己的胃就不是孤单”;消时乐“孩子挑食,山楂加陈皮”;王饱饱“保温杯里泡枸杞,燃烧我的卡路里”;参克“熬夜喝参克,焕醒精气神”;擀恩“擀恩送长辈,说出我爱您”。

所以,拥有场景力的团品牌,才能实现与用户注意力连接,实现用户特定时空下的场景标配,形成购买指令。消费者愿意为颜值买单,更愿意为场景买单。场景化落地就是特定时空、情感下的购买指令。场景力就是动销力。




传播力——注意力引爆




传播不是新词,自古有之,农业时代口口相传、工业时代电视广告,信息时代IP——自带话题流量、传播力。

传播力即IP力。已经进入了信息文明时代,然而很多品牌商思维还停留在工业时代,有些决策者甚至还寄希望于电视媒体广告。信息文明时代消费者关注的是好玩的内容、有趣的话题而不再是重复一千遍为了让消费者被动接受的广告。传播已经从“花钱播到自愿传”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消费者的注意力也不在电视媒体,而在手机、在自媒体。工业文明时代看广告,信息文明时代上头条。

一个产品、一个品牌在自媒体时代,如果不自带话题流量、不自带传播调性,注定是5G时代的3G手机,不能兼容,格格不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产品一旦在抖音、B站、小红书等平台种草便迅速引爆形成现象级传播,而有的产品被“视而不见”,投再多的流都没用的原因。

IP自愿传,品牌花钱播。品牌IP化的目的是让品牌、产品具有话题、自带流量、拥有自传播属性。正如我们前段时间看到的大火的茅台冰淇淋、二锅头汽水,都是消费者自愿去传播,自愿发朋友圈。实现了传播引爆,就实现了用户注意力引爆。

品牌IP化《五力模型》,IP打造利器。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大咖讲IP在信息文明时代的重要性,但很少讲清楚如何落地,怎么干?作为新营销联合创始人,赛尚团队近些年一直跟随刘春雄老师、牛恩坤老师在众多实操案例中结合新营销思想,总结了品牌IP化《五力模型》,并得到众多案例的验证,屡试不爽。品牌IP化《五力模型》在品牌命名、符号化、场景化、标签化、人格化五个方面为品牌IP化提供了落地工具。

品牌只有具有IP属性,才能在平台、在团长朋友圈形成传播,甚至自愿转发。让新产品上市的传播推广事半功倍。


众所周知功能、功效不具有传播力,情绪、情感才具有传播力。因为情绪、情感才能产生共鸣,功能、功效只决定满足。传统方便面行业,关注的是加量不加价、一桶顶两桶的优惠、促销,关注的是产品的实用性。拉面说诉求“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而且在你拿完面包、料包后,包装盒上还有一句让人灵魂震颤的slogan:“懂得善待自己的胃就不是孤单”、“别人酸你那是虾BB”、“最简单的幸福就是大口吃面”……一目了然,后者有共鸣,有传播力,能引爆用户。

产品的价值已经不仅局限于自身功能,消费者更愿意为情绪、情感买单,让产品自带话题和流量,具有自传播属性,引爆用户的注意力。妈妈的手擀面是暖心又解馋的童年记忆,如今孩子远离家乡,父母独自守护着我们儿时的美好回忆……而憋在心里的那句“我爱您”却至今没有说出口。赛尚团队在策划丽星妈妈式手擀面的时候,用了“擀恩”命名、“感恩送长辈,说出我爱你”的场景、用了“妈妈擀面”超级认知符号、为消费者贴上了“孝顺、关爱老人的”标签,“一句妈妈我爱您”戳中泪点,引爆了情感共鸣。“擀恩手擀面”送的不是面,是对长辈的感恩、感谢、感激还有不能陪伴的愧疚,是让产品替我们说出那句没说出口的“我爱您”

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具有自传播属性的话题和流量统称为IP。今天,很多人扔把IP片面的理解为知识产权、理解为吉祥物、理解为网红是不对的。IP可以是人物,如东方甄选的俞敏洪、董宇辉;IP可以是品牌,如江小白、三只松鼠;IP可以是产品,如小茗同学、拉面说。所以IP是什么?我们总结为I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具有自传播属性的话题和流量。IP可以是一切,总之为我所用,不要局限。




标签力——注意力聚焦




标签的作用是让产品具有象征性,让用户以贴上此类标签为荣,具有标签力的团品牌、产品可以让用户注意力更加聚焦!现在的新生代年轻人,通常不会喝冰红茶,他们喝小茗同学、茶π、元気森林,因为能标榜自己青春、时尚、有品位。这就是标签力的作用,我喝什么代表我是某类人、我送什么代表我是什么品位、我用什么的时候别人怎么看我……


标签化的力量,可以让团品牌的用户注意力聚焦,也能让产品再次形成了话题和传播。比如,江小白的消费群体标签是“文艺青年”,王饱饱的消费群体标签是“白领丽人”,拉面说的消费群体标签是“单身贵族”、擀恩的消费群体是“孝顺、懂感恩的孩子”……标签化是用户画像的结果,用户以被贴上某类标签为傲,从而乐得融入角色、乐得购买、乐得传播。

鲜明的标签也很容易形成鄙视链,鄙视链再次产生话题和传播。一直以来,喝茅台的看不起喝江小白的,认为他们不懂酒,而喝江小白的却鄙视喝茅台的,说他们是“油腻大叔”。但是,最近茅台通过茅台冰激凌,启动了品牌年轻化进程,“i茅台”也可能会改变茅台在年轻消费群体心目中的形象。




体验力——注意力强化



你不一定知道世界第二高峰,但是你记得你爬过的每一座山,这就是体验的魅力。体验是最强的认知,对于团品牌来说,这也是用户注意力强化的过程。

产品体验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价值认同和情感连接。首先是价值认同,一个好吃到一滴不剩的产品,一个超越用户预期的体验,是一个产品体验力的最好诠释。白酒新产品上市,拿知名产品来一起盲品也是价值认同的一种形式。其次体验力还来自于与用户的情感连接,“拉面说”吃出了对单身、宅群体满满的关爱;“擀恩”一碗手擀面,吃出了妈妈的味道,吃出了儿时的回忆,产品升华了。这也是为什么更多的年轻消费者愿意为精神消费买单的原因。

一次好的体验是颜值力、场景力、传播力、标签力的合集。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消费者的一次美好的体验,体验决定成败。品质价值的认同、情感的互动连接,让产品的价值体验更升级,体验力的升级驱动消费欲望,同时还能让体验和传播产生无缝衔接,因为消费者不但是体验者,还是传播的发起者、产品的复购者、推荐者……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具备“颜值力、场景力、传播力、标签力、体验力”的品牌、产品才是新赛道上的新车,才能赢得满满的注意力。

团品牌设计,争夺注意力!